
革命年代的爱情,虽身处艰难环境,却依然充满了纯真与热烈的追求。在那个时代,尽管物资匮乏、生活艰苦,共产党人依然怀抱对爱情的美好憧憬,保持着对真挚情感的渴望。
1939年农历正月初,杨家岭的杨再孝虽然已经订婚,但因为家里贫困,根本没有钱举办婚礼。这个消息传到了毛泽东的耳朵里,他立刻安排中央机关生产科长王玉堂送去60万元(旧币,折合小米3石),帮助他们圆满结婚。然而,婚礼的筹备却出现了一些小插曲。杨再孝的未婚妻提出,若没有花轿,就不愿意出门。毛泽东得知此事后,不禁笑了笑,指示工作人员将一张方桌翻过来,把四条腿朝上,再用红花布装饰,制作成了一个简易的“花轿”。就这样,这对新人终于迎来了婚礼,虽然简陋,却洋溢着幸福与温暖。这段简单的村民小事,却深刻体现了共产党人在艰难岁月中对真与美的追求。
几年来,南泥湾的军中一对恋人也迎来了他们的幸福时光。南泥湾是一个人烟稀少的地方,在这里谈恋爱显然不是件容易事。1943年6月,359旅的领导开始关心旅里干部的婚姻问题,特别是针对十多个单身干部,从抗大特意调来了6名来自晋察边区白求恩学校的女学员,其中就有杨志敏。最初,她有些不情愿,不肯来,还在哭闹时因看到两只金黄的小麻雀,瞬间被吸引,忘却了哭泣,悄悄去捉住了小鸟,逗得周围的人都笑了。就这样,杨志敏和其他五位女兵一起来到了临镇。
展开剩余70%7月初,袁福生科长被派去临镇“相亲”。清晨,他骑着一匹缴获的战马出发,沿途两旁的庄稼绿意盎然,玉米、高粱等植物在风中摇曳,似乎在为袁福生送行。中午,他抵达临镇,迎接他的有陈团长和李政委。经过简单的洗漱,袁科长坐下时,金忠潘参谋长带着三位女同志进入房间,表示是一起共进午餐,实则是为了安排他们见面。几位女兵见到袁科长,纷纷笑了,尤其是一位显得格外羞涩的女子,低着头,不敢直视袁科长。大家都在悄悄地笑,而袁科长还没搞清楚其中哪位是他要见的对象。
正当他感到困惑时,参谋长开玩笑地告诉他:“那个低头害羞的,就是你的她,杨志敏。”袁福生听后,心中微微一震,不禁笑了出来。几分钟后,又有一位女兵走到门口,朝参谋长招手,原来杨志敏看错了,以为袁科长脸上有个疤痕。实际上,袁科长戴着新草帽,由于长时间的骑行,帽带压在脸上留下了痕迹。等到用餐时,这道痕迹已经消失了。
尽管两人没有说一句话,但彼此心中已经明了:今天发生的一切,意义非凡。用完午餐后,袁福生牵着马与杨志敏肩并肩走向金盆湾。他们一边走一边聊天,笑声不时传出,伴随着那悠扬的“信天游”歌声。杨志敏羞涩地拒绝了袁福生的建议,不愿骑马,执意步行。那天,尽管一切都显得简朴而平凡,但他们的心却是那么的快乐和满足。
1943年9月4日,袁福生和杨志敏举行了一场简单却温馨的婚礼。尽管连结婚的枕头都没有,但他们却拥有无尽的幸福。这段爱情,虽简单朴素,却深刻体现了革命年代爱情的纯洁与真挚,特别是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,显得格外动人。
袁福生,湖南茶陵人,1926年参加革命,长期投身于抗日战争、解放战争等重要战役,并获得诸多荣誉。他不仅在军中做出了卓越贡献,后来还成为了新中国的建设者之一。在他漫长而光辉的革命生涯中,杨志敏和他共同走过了最纯真的爱情岁月。
这段爱情,虽然发生在战乱年代,但却像山丹丹花一样,在贫瘠的土地上绽放,拥有独特的美丽,成为那个时代最动人的风景之一。
——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,记得点赞、评论、分享,成为铁粉后,你将能第一时间收到更多类似的精彩内容!
发布于:天津市摩根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